首页 >

南京农业大学赴日本东邦大学科技交流活动总结报告

时间:2019-03-07
南京农业大学赴日本东邦大学科技交流活动总结报告(一) ——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生 邹佳伦 2019年2月24日17时25分,我们乘飞机抵达东京羽田国际机场,东邦大学的西广淳教授及博士后研究员辻本翔平亲自到机场迎接,并陪我们到酒店入住。随后在日方人员陪同下共进晚餐,并且对随后几天的行程进行简单的安排。 25日上午,两位博士后研究员带我们参观了东京浅草寺及其附近的商店街,使我们有机会亲身感受日本的风土人情。下午我们到达东邦大学,学校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本次樱花科技计划的概况并发放相关资料。西广淳教授与吴未教授分别就学院概况与研究情况作了报告,博士后金芝润与辻本翔平则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进展。 26日,我们来到千叶县船桥市实地查看了当地的排水基础设施与河流,了解了日本的水利设施建设情况。下午进入白井市的森林,对东邦大学理学部研究生们作为研究对象的草地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参观当地稻田,了解其作物耕作情况。 27日早,我们乘坐新干线自东京到达名古屋,参观爱知县地球博物馆,并进入“海上森林”踏勘调研,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导,我们与对这里的地理环境与生态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28日,乘新干线返回东京,参观国立科学博物馆,获取了更多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并对日本历史及科学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附近的花园神社,我们则体验了日本独有的文化氛围。 3月1日全天,我们于东邦大学理学部教室进行中日学术汇报交流。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与东邦大学理学部学生PPT汇报穿插进行,同时相互提问答疑。双方都对彼此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有了充分了解,得到了相互借鉴学习的宝贵机会。当晚理学部办公室的交流派对中,东邦大学研究人员亲自为我们准备晚餐,席间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我们也向日方赠送了随身带来的中国特色礼物,以表数天来对他们热情接待的感谢。此外,双方研究人员又就白天学术汇报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希望建立长期联系,进一步合作学习。 3月2日早晨,我们自东京羽田机场乘飞机回国。 尽管此次交流活动只有不到七天的短暂时间,但在日本的充实行程以及与日方的深入交流都给我们带来的相当大的收获。 首先是文化领域方面。 日本国民的文明礼貌、行为举止自律有序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触动。东邦大学接待我们的教授与研究人员热情礼貌,处处为我们着想:见我们带着行李箱不便上下楼,陪同的研究员甚至教授都会主动帮忙提行李;参观游览过程中,主动为我们介绍各种知识文化背景,有任何疑问都会认真用心地解答。由于行程安排,我们常常需要乘坐电车或公交车出行,频频换乘也是常事,日方人员为我们奔波买票、安排交通、全程陪同引导,其实相当辛苦,但他们毫无怨言,始终周到细心地带领我们出行,十分令人感动。 日本的电车与国内地铁非常相似,我们观察到:人们进入电车后总是自觉向车厢中部移动,从不在车门处逗留,以方便其他乘客上下车。日本的公交车为后门上车,前门下车,到站后我们为了购票方便会稍作停留,等车上乘客都下车后再付费下车,但坐在我们后排的乘客却会礼让前排的我们先下,而不会因我们行动较慢而越过我们先行下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扶梯上的井然有序:人们一律靠左站立,把右边留出充分的空间给赶路者通行,在六天时间里我们见到的情况无一例外;上电梯前无人拥挤,一列纵队整整齐齐。尽管为了安全,国内现在已不提倡仅在一侧站立和在扶梯上走动,但这样的自律行为还是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在耳濡目染中也形成了自觉靠边站立、排队的习惯,甚至回国后还会不自觉靠左乘坐扶梯。由此可见,一个有序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影响是巨大的,倘若国内的公共场所也能形成这样的秩序,将大大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另外,日本国民的环保意识也很强。我们在街头和公共场所很难找到垃圾桶,也几乎难以见到环卫工人。日本的垃圾分类体系是非常严密的,街头不设立垃圾桶,虽然让我们不太适应,但也从侧面体现了日本国民很少在户外制造垃圾,如果有也会随身带走,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分类处理。这就大大减轻了垃圾处理的压力,也避免了公共场所的脏乱情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无论是公厕还是宾馆的洗手间,都统一配备了极薄的特制手纸,使用后能够直接投入坐便器,溶解于水,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这也是我国目前仍有欠缺的部分。 学术领域方面,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收获。 我们一行人与西广淳教授和他的学生的研究领域有所不同,我们的关注点主要在城乡居民及土地等资源上,偏向于管理学,而他们的研究方向则主要是有关生态的自然科学,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交叉点。正如西广淳教授所言,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范围较大,而他们的更为具体,可能这也是不同领域的研究差异,但我们仍可向他们学习勤于调查、治学严谨的态度,将我们的研究做到更加细致、更加充分。 在3月1日的交流汇报中,我们也看到了我们与日本研究生之间存在的一些差距。例如,他们的PPT汇报是完全脱稿的,且为全英文,PPT中只留部分关键词与大量图片,方便听众理解,具有很好的交流效果,可以想见前期准备也耗费了相当多的精力。这样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的。在用英文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同他们更为流利的口语相比,我们的英语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较高的英语水平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 此外,与东邦大学理学部对待学术研究的严格态度不同的是,他们的研究氛围是轻松愉快的,我们虽未能亲身感受他们的日常研究生活,但在参观实验室与办公室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们自己制作并打印的师生动漫形象合影,看到了教授与研究生亲切开玩笑的场景,感受到了研究生们热情幽默的活泼性格,这些无疑都是他们学校中良好氛围的体现。 在此次宝贵的日本之行中,我们有机会第一次踏上这个国家的土地,亲眼见证日本国民的文明自律、社会生活的秩序井然、高等学府的优秀氛围,发现了与国内文化的众多不同之处,有了非亲身体验难以得到的众多收获,也欣慰地看到了近年来我们国内飞速的进步。找得到不足,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看得到优势,方可得更好的进步方法。感谢这次樱花科技交流活动,我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期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赴日本东邦大学学术交流报告(二) 2019年2月24日,借“中日青少年樱花科技交流计划”的东风,应日本东邦大学邀请,我校组织7名师生从南京出发,经由上海,到达日本东邦大学,开展为期7天的学术科技交流活动。七天虽然短暂,但却回味悠长。我们先后参观东京浅草寺、东邦大学校园、东京科技博物馆、05年爱知世博会旧址、神社等,并在东邦大学师生的带领下,实地调研日本东京的排水给水设施、森林草地的生态保护情况以及农田的灌溉设施,并到名古屋市生态保护园参观考察,学习了很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交流期间,我们受到东邦大学热情周到的接待,在丰富多彩的行程中感受科技、感受人与自然,让我们感触良多、获益匪浅。 一、与东邦大学的科研交流与学习 此次项目的主要主题之一就是参观学习与学术交流。我们在东邦大学西广淳教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东邦大学生命圈环境科学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生态学调研项目,其中包括山林、草地观察其生态状况、农田的种植、灌溉设施,以及爱知县生态保护园等。在考察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们都饶有兴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日本社会对于生态以及动植物稀有物种的保护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山林中为稀有植物做标记以便保护与观察,这一点很令我们非常的震惊。当然这可能与日本资源匮乏,国土面积较小有关,但尽管如此,日本的植被覆盖率还是很高的。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日本大学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已经走在前列。同时,我们也参观了海洋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感觉到科技工作者们因循前辈们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扎实的推进现有研究成果的良好传统,每一个为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的项目,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交流期间,东邦大学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实践能力与观察能力,而且老师讲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很认真的听,不懂得的地方也会跟老师互动交流;还同我们学习中文,与他们的相处令我们非常的愉悦。从大学间国际合作与交流角度出发,我们是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大学以及其它科研机构等在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国合作交流,互派教师或者学生,加深在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我们自己的产学研的双赢。 二、日本东邦大学学术氛围 东邦大学设有医学部、药学部、理学部等学部,此次我们所参观交流的是理学部生命圈环境科学学科。在西广淳教授和Kim博士后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东邦大学校园内绿化率较高,环境优美,体现出东邦大学对自然环境尊重与追崇。另外,对爱知县名古屋市对生态保护园的参观与实地考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教授带领我们爬向大山顶部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景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宽敞干净的水泥路一直到林间小道,而且我们进入到生态保护园深处观测到一些我在国内没见过的植物,一条红色的小溪。水之说以曾现红色,是因为解释是因为水中含有Fe元素,且水质PH值偏小大约在4-5,夏天时水质PH值达到3-4讲解员用着不太熟练地英语耐心给我们解答心中的疑惑。在生态保护园的深处还有小片沼泽以及稀有蝴蝶所食用的绿色植物,因为植物的数量稀少因此也被科研人员所标记出来,可以看出科研人员对植物保护的认真以及科研的严谨态度。 三、体验日本人文风情 赴日的第二天,在Kim博士后的带领下,我们一行7人前往东京浅草寺,在前往浅草寺的旅途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在着装方面比较简单且正式,路上的行人都急匆匆的前往自己的目的地,而且在车站见到了日本早高峰地铁人山人海的场面,但发现地铁内秩序井然,而且车站内特别贴心的设置了女性专用道以及车厢。作为一个早期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发展中,国民素质大幅度提高以及对于老弱病残以及弱小妇女的考虑方面较为周全,这正式我们值得学习与进步之处,应该在国内进一步推广。日本的街道非常干净整洁,传说中的整个街道不会设有垃圾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次我是真的相信了。在日本,人们产生的垃圾需要自己随身携带到自己的住所,这条不成文的规定使街道一尘不染,可见日本国民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在浅草寺也领略到了日本当地的文化,寺庙内大家会把香火往鼻子前吹,代表着多一些福气。把水神庙内的水洗洗手,洗去近些天的晦气。在浅草寺内,许多乌鸦和鸽子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底下寻觅食物,可见日本国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程度。在赴日的七天行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广淳教授。在带领我们进行科学调研的过程中,西广淳教授凡事全要亲力亲为,每次总比约定的时间早到几分钟,并亲自去驾车前往实验基地。教授对待我们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和蔼可亲慈祥。在接触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教授做人的谦逊和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在做人和做科研的方向上让我有了新的领悟。 四、科研交流 在此期间,我们和东邦大学生命圈环境科学部的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两次友好而深入的学术交流。首先,教授系统的介绍东邦大学悠久的历史,并且着重介绍了理学院的诞生记忆生命圈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从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理学院生命圈环境科学科的主要研究偏向于生态方面。从各位研究员的学术报告中我对他们所研究的生态方面动植物生活习性以及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西广淳教授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生命圈环境科学科的各专业实验室,见识到一些新鲜的实验器材和一些有创意研究课题,让我们对生命圈环境科学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我们的学术研究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丰富的学术交流与实地考察活动给所有参与人员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通过此双方近距离的次流,东邦大学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提升了两校间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奠定了基础。对于此次参访的所有成员,因为都是首次赴日,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有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在这里特别感谢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东邦大学西广淳教授以及其学生的辛勤准备与热情招待。愿我们能在此基础上,增进中日青少年学术与科技的交流,中日人民友谊的“樱花”越开越美丽! 南京农业大学赴日本东邦大学学术交流报告(三) 一、项目概述 南京农业大学与日本东邦大学共同申请由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组织的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通过了中方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和日方JST机构的审核,于2019年2月24日-2019年3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7名师生应日本东邦大学邀请访问日本东邦大学理学部生命圈环境科学系。在此期间,双方不仅就各自研究的领域相互了解并对双方之间的研究共同点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深入了解日本当地的文化特色,亲自到实地见证日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而且我们还通过各自汇报论文的形式互相交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心得,为以后两校之间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行程内容 本次交流项目是由日本东邦大学理学部西广淳教授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未教授共同策划实施,日本科学振兴机构(JST)提供项目资金支持。我方由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吴未教授带队,团队成员包括1名本科生和5名硕士研究生。 2019年2月24日我们从南京出发,乘高铁前往上海,由上海坐飞机到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开始为期7天的交流访学活动。刚到机场出站口,远远地看到西广淳教授和他的博士后学生Kim已在接机口等候我们。西广淳教授热情地接待我们前往预定好的旅馆休息,并且提前给我们安排好次日的行程。 2月25日上午,博士后Kim带我们去参观东京著名的佛教圣地——浅草寺。刚到浅草寺,门口挂着的一个巨大的红色灯笼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写着“雷门”两个大字,听Kim介绍说其正式名称是“风雷神门”,是日本的门脸、浅草的象征。在浅草寺的大殿内,有很多香客排队在祭坛上点香,并用手把烟往自己身上扇,当地的说法是有祈愿福气降临的作用,然后我们进入到寺庙正堂,投入钱币,参拜佛像,许下心中的祝福。接下来,Kim教授带领我们到寺庙的后院里欣赏了寺庙内的其他建筑物以及景观。 下午我们返回东邦大学参加项目的欢迎仪式。首先,日本东邦大学国际交流处的老师用简短的VCR向我们介绍了东邦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校园文化,随后由吴未教授和西广淳教授分别对各自院系的发展历史、学院建设以及学术成果做了简单的讲述,晚上我们共同参加了欢迎宴会。 26号上午,西广淳教授驱车带领我们前往东京乡村实地考察土地利用状况与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然后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习志野市一座私人的山头,考察其草地的利用状况。通过这次实地的考察,我有三点感想: 第一,日本乡村住宅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每座房子里面都种有绿植与果树,而且一般不超过3层的设计充分展示了其注重人性化的理念; 第二日本的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完备,而且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这里的农民大部分都是 “兼职农民”——只需花小部分时间照料农田,其余的时间一般在附近的工厂工作,这样也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日本面积这么小,但是GDP却能排在世界第三位的现象了; 第三,日本草地面积日益减少,由于草地对生态系统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日本通过砍伐一部分森林转变为草地的方式从而增加草地的面积。并且为了提高草地的收益,通过兴建一些游乐设施以提高草地的旅游价值,这样既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提高经济收益与效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2月27日上午,西广淳教授带我们乘坐新干线去往名古屋市2005年爱知世博会旧址。相对于国内的高铁,新干线在速度上有点稍逊风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名古屋站。随后乘坐租来的车前往去知世博会旧址。在会客大厅内,我们看到了就地取材制作的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和名古屋东部丘陵的3D地形展示。得知我们从中国远道而来,馆长亲自给我们分发关于该地的一些文字描述的材料,并且给我们讲解管内布局、整个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期间我们还就该地形成的历史和地形地貌的过程进行了简短的探讨。 下午我们进入山林中考察,亲身体验2005年世博会阐释的“自然的睿智”,期间我们见到了很多日本本土特有的物种,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西广淳教授都会给我们细致的解答。快到终点的时候,我们发现前方出现了一大遍空地,有几棵稀疏的松树,树与树之间用绳子连接,感到非常的好奇。然后去咨询了广淳教授,他给我们解释说,这块地方是用作当地小学生进行自然教育的“场地”,通过与自然亲密的接触来充分了解自然,从而尊重自然。 2月28日上午我们参观了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分为两个场馆,一个是“地球馆”,另一个是“日本馆”,我们先参观的是“地球馆”,刚一进馆,我就被各式各样的物种标本所吸引,这里的标本分别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摆放着,里面涵盖了关于地球形成、发展历程的标志节点,不禁让人沉入大自然的美妙之中。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日本馆”,这里主要介绍了关于人的起源和日本的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下午我们又参观了附近的“花园神社”。在西广淳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也按照当地的习俗参拜神社,庄重的祈福过程让我们深感十分有仪式感。 3月1日的一整天,我们与日方一起在东邦大学学术报告厅进行学术论文的汇报与交流活动,每个学生要求在15分钟内用英文完成论文的PPT汇报与问答,由于我们之前准备比较充足,所以我们在汇报过程中获得了日西广淳教授和其他学生的一致赞扬。第一个上台汇报的是我们学校大三的邹同学,她汇报的题目是“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energy consumption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汇报结束后日方的博士后留学生Kim提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中国城镇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能源(例如电能)的关系具体是怎么样的,能不能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说明?经过邹同学解释之后,我们的吴未教授进一步举例说明了中国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段的收费标准:例如因为白天是用电低峰期,白天电费的价格会稍微低点;因为晚上是用电高峰期,晚上的价格会稍微高些。……… 最后一个上台的是日方的Hirano,她汇报的题目是“Conservation ecology of freshwater lamprey in Yatsu landscape”,这次我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水体抽样的时候前半段都是每50m抽一次,后半段却是每100m抽一次,为什么不是采用等距抽样或者其他的抽样方法,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日方他们说这是因为要考虑河流转折点(地形)的缘故,所以前半段和后半段采样的距离都不一样。 三、日本之行的收获与感想 当我们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街上没有垃圾,几乎看不到很脏的地方,日本的垃圾分类远远胜过我们的想象,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无论是住宿还是去餐厅用餐,都深深地感受到日本公民较高的素质和礼貌,每天听得最多的是谢谢一词;在上下电梯的时候,好心的叔叔或阿姨为我们挡着电梯门,以防被挤到。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这也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讲礼貌讲文明,壮大泱泱大国。 通过3月1日的学术交流汇报活动,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研究方法和保护措施,并且为自己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促使我们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十分感谢日本科学振兴机构(JST)和东邦大学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西广淳教授及其学生对我们的热情款待。这次日本之行我不仅在学术方面有所提升,而且结交了很多日本的朋友,并与他们结下了珍贵的友谊,相信这次交流活动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