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
sinoip

日本科技之旅有感

时间:2015-12-29

日本之行有感

徐嘉秋

 

八月二十二日,通过樱花科技计划,我来到日本。

 

第一次到日本,这个总是会和中国联系的发达国家,我是陌生又好奇的。

 

从北京到日本的飞机上看到的日本,是被海围绕的,由很多岛屿组成的国家,像是在无垠海面上漂流的小舟。因而有许多港口城市。

 

到达日本后接触到当地居民,他们总会礼貌而热情的交流,哪怕是陌生人之间。路途上有穿着商业装的工作者人流,许多老年人,还有许多残疾人。这一点是让我惊讶的,在中国,因为出入不便亦或是心理阴影,很少有残疾人出现在热闹的大街上。

 

后来我知道了原因,通过电梯上三个区域的按钮,以及厕所中的残疾人专用厕所及扶手,街道上各个场所中人们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会把视线过久的停在他们身上。这儿的楼房保持着古朴的风韵,低矮。街道上很干净,垃圾分类扔放,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环保人员的负担,对环境的保护也起到重要作用。可就是对于扔垃圾的人有了不成文的严格要求。晚上洗漱时,我观察到厕所里一些不同的按钮,super toilet,有水压调节功能,自动清洗,播放音乐等功能。起初我有些纳闷,为什么分分钟解决的事情也为之设计这么多功能呢?后来听说,据调查显示,增加了这些功能后,得痔疮的人数得以下降。

 

不得不说,即使尖端科技并不比中国强很多,但是日本人在实用科技这些方面做得很好,以人们更好的生活为初衷,促进了科技的不断发展。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去游览了金阁寺,秋叶原,银座等热闹迷人的场所,访问了立命大学许多校区,横滨市科学前线高中,庆应义塾大学。参观了jamstec横须贺总部,日本科学未来馆,倾听了铃木章先生和白川先生两位诺贝尔获得者的演讲,与当地的居民,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有了更多的收获,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颗思考的心。就拿物理来说吧,我的物理学习很艰难,总会试着紧紧跟随老师的思维想法,记忆他所讲的内容,却并不会联系生活中的现象。以后我会努力尝试发散思维,留心生活。

 

在参观潜水艇制造车间时,我看到了一个个残损的钢球,有着厚而称重的外壳,它是用来测试抗压能力的,是潜水艇舱的一个缩小的模型。很难想象压强如此巨大的威力。也许我可以说,科学学习就如同那一个个坚实的铁球等待我们去钻研,当我们积蓄了足够多的力量,方才能成功钻透它……

 

八月二十九日,回到了北京,日本之行结束。但是我想,这短暂的一段时间所得到的收获,会一生受益。

日本科技之旅有感

高文佳

    2015822号,我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飞往日本进行为期八天的科技交流活动,此时的国内正如火如荼的准备着93号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年的阅兵仪式。这个时候去日本,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妥,但经过这八天的交流,我更愿意把这次日本之行当作另一种方式的纪念和七十年后中日学生之间的一次友好手拉手。

    这次活动是由日本承办,旨在给热爱科技的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高中生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日本是科技强国,小到平日里使用的相机、汽车,大到生化技术、军用机械,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我很荣幸得到这次机会,能够进入日本的各大研究所、科技馆一睹风采。那些高端精密仪器令我为之赞叹,同时一些利用简单原理却很实用的小发明小创造也十分有趣。我记得地球情报馆里那个实时检测地球状况的巨大地球仪,也记得芝浦工业大学学生发明的办公室区域控制空调装置。

    如果说见识到日本强大的科技在我意料之中的话,那么热情大方的日本人们是我这次旅行的最大惊喜。行程中我们多次前往日本的高中、大学与他们的学生交流。日本的同学们总是很热情细心的招待我们,尽管我们彼此不会对方的母语,用英语交流的时总会有互相听不懂的时候,但从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中,我都能感觉的到他们在很用心的想让我们这些异国来的同龄人们去了解他们,并努力给我们留下个好印象。而事实上他们真的做到了,尽管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同、习惯规矩不同,但人与人之间友爱往往就在一个微笑的传递之中。

    记得我们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是与应庆义熟大学交流,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与日本大学生一起上一节互动交流的课。课堂上,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把心中的答案在纸上画出来,然后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大多涉及到你对日本的看法,你以及你的国家和日本的关系。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谈到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时,我们组的一位日本同学画了手拉手的图案,解释道:“的确,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过矛盾和冲突,但随着如今两国各领域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加深,中日关系也慢慢缓和,互助友好。希望未来的中国与日本能够互相学习,加强合作,共同强大。”我非常认同她的看法,而且我觉得中日友好关系事业的重任如今更寄托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新的时代新的血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全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此次在日本的学习让我看到了日本在科技领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感受到了日本人民的友好与热情,我想,我与日本的缘分应该不止于此,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最后,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真心祝愿中日友好、世界和平、一同走向美好明天!

 

“樱花”之于我

                                      ——关于参加樱花科技计划的报告

赣州中学     肖沛

   “樱花”计划是最让我惊喜的事情,也是对于我来说,一次充满未知的奇妙旅程,我很庆幸成为了“计划”一员,学到了很多可能影响一生的东西。

   出发之前,听过很多有关于日本的事情,很多是关于日本的风土人情,日本的发展状况等,但更多的还是有关于中日关系。说实话,我内心是有所顾忌的,这种顾忌里,更多的是不安。但在大阪机场看到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住进立命馆大学,认识日本学生,之前的估计都烟消云散。日方人员都像对待友人一样对待我们这群中国学生,热情大方,并无特别。一切并不像在互联网上所看到的,不像自己所听到的传言一样。这是中日关系第一次从电脑的显示屏中真真正正地跳入了我的现实生活,只关两国友情,无关政治纷争。

   走出去,才发现世界之大。不掺任何虚假地,我感叹日本的现代化。看到眼前的一切,头脑中的“modern”挥之不去。东京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快到走在路上的人根本无暇顾及涌来的人群,所以日本人行事效率很高,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守时,而更多的是因为科技。在东京的那几天,我觉得东京格外冷漠,同样的高楼大厦,似乎北京的要更通人情,我明白这只是我的想象,但是在东京的很多地方,都是由机器代替了人的位置,科技的作用十分明显,所以事情的完成更加严谨、精准,而人们要追赶这种加快的速度,便不由地加快了脚步。由于低层次的工作被机械完成,人们不停地往高处发展,所以才成就今天的日本。书本里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我来说不再是白字黑字,而是深刻的反省。

   日本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来说,很年轻,却成就了中国花了几千年都未完成的事业,这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得不承认,仅从教育这方面看,我们要学的还很多。我们参观了很多学校,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横滨的一所科技中学。可能与我们交流的中学生英语并不是那么精通,交流也会有障碍,但他们却也热情大方,彬彬有礼,这一点,我们是并不输的。但如果从一个参观者而并非交流者的角度看,事情有些不一样。日本的教育似乎更加侧重于数理化的教学,并且很有原则,并不盲从,而至于学生的兴趣也稍倾向于理工科。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特长不是花钱在校外学得的,而是参加学校的俱乐部或是社团而掌握的,这一点我很惊讶。日本学生唱校歌,堪比学校精挑细选的合唱团,而且态度认真,绝不含糊,让我想起国内对口型的唱校歌,有点无地自容。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兴趣的培养,态度的改善,教育,是大国崛起的根基。

   由于自身学识浅薄,我可能并未领悟很多的科学理论,但领略过外面的一切,思想和心境都有所不同,而作为青少年,这一点,我想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樱花”计划,“樱花”之于我,是一次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