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樱花计划赴日出访报告
时间:2015-09-14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樱花科技计划)
赴日交流出访报告
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樱花科技计划)是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联合实施,为推动各领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活动国际化水平的一项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对象原则上为首次赴日、年龄在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
为加强株洲市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在科技局组织下,联合湖南工业大学积极向科技部申请2015年度樱花计划第一批结对子项目,并成功获得立项。受日本国际环境技术转移中心(ICETT)的邀请,市科技局联合市旅游外事侨务局组织选派交流学习团一行13人,于2015年7月7日——14日赴日本四日市、大阪、名古屋等地进行交流与学习,圆满地完成了该项目的各项任务。
日本培训期间,在ICETT的精心安排下,交流团主要围绕环境保护产业技术转移的主题,深入企业、大学和政府机构交流访问,听取专家学者的演讲。参观访问了中部电力株式会社碧南火力发电厂、日本合成橡胶(JSR)株洲会社、名古屋大学、大阪企业家博物馆、丰田产业纪念馆、四日市环境未来馆等。学员们与培训老师、企业代表认真交流探讨,学习了解日本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制度等成功经验,收获颇多。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日市及ICETT简况
四日市位于日本中部纪伊半岛三重县北部,临伊势湾日本四大工业核心地带之一的中京工业核心地带。周边有名古屋港与四日市港,四日市是日本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基地,在日本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四日市除石油化学工业外,食品加工和陶瓷制造业也较发达。另外,还有精密仪器、运输器材、服装、家具、钢铁、造纸、纸浆等工业。近几年来,四日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吸引以半导体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该市设立的铃鹿山麓研究园区中已经分布了国际环境技术转让研究中心、三重县保健环境研究所、三重软件中心和DNA解析中心等。
ICETT是为了解决地球环境问题和对外各国的环境技术转让而成立的。致力解决各国Sox、Nox、水质问题,通过对该地区进行最适合的污染防治成套设备的研究,努力让技术顺利转让。把日本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宝贵的经验推广到世界各个国家。截止2014年12月,我国有关机构累计选派555人赴该机构交流学习。
二、四日市环境污染历史
二战后的日本,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七十年代,经济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1955年,四日市建立的石油化工厂,大大推动了四日市的经济发展,是日本经济繁荣的象征。但是由于大量的工业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出现了四大公害之一:四日市哮喘病。
60年代初期,四日市居民环保意识开始觉醒,陆续对产生污染的第一石油化学联合工场提出诉讼。1972年7月,四日市哮喘病公害诉讼以原告居民全面胜诉告终,日本在国家层面开始加快治理环境污染的制度建设。1976年,四日市地区的硫化物的排放达到了环境标准的要求,1981年,该地区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与非污染区相同,标志着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进入“环境时代”,环境问题不断复杂化、多样化,国际间有关环境的交流活动也日渐增多。1990年,四日市国际环境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四日市开始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递污染治理中积累的技术经验。1995年,四日市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500佳环境奖。如今“达标排放”已经成为日常化,且又通过“总量控制”,使严重的产业环境污染成为了历史。
三、参观学习课程
时间 | 内容 | 培训地点 | |
7月7日(周二) | AM | 移动:株洲→名古屋 | - |
PM | 移動:名古屋→ICETT | - | |
7月8日(周三) | AM | 开讲仪式 | ICETT培训室 |
PM | 讨论:环境技术转让的观念与知识 | ICETT培训室 | |
7月9日(周四) | AM | 交流: 环保相关工作与研究 | 名古屋大学 |
PM | 参观:燃煤发电厂的环境管理 | 中部电力株式会社 碧南火力发电厂 | |
7月10日(周五) | AM | 讲课:日本四大公害经验与发展 | ICETT培训室 |
PM | 参观:先进环境分析仪器 | 三重县保健环境研究所 | |
7月11日(周六) | AM | 移动:ICETT→奈良 | 大和房建工业综合研究所 |
PM | 移动:奈良→大阪 | 大阪企業家博物館、大阪城 | |
7曰12日(周日) | AM | 参观:提高环保意识与信息提供的方法 | 四日市公害及环境未来馆 |
PM | 参观:四日市市工业基地的变迁与现况 | 四日市港港口大厦 | |
7月13日(周一) | AM | 参观与谈话:企业的环境管理(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合规性的具体化) | JSR株式会社四日市工厂 |
PM | 讨论:环保技术转染的展望(与有识之士谈话) | ICETT培训室 | |
7月14日(周二) | AM | 移动:ICETT→名古屋→中国 | - |
四、学习交流成果
(一)了解日本四日市工业发展过程及环境治理历史
此次访问,我们了解了日本四日市二战以后的工业发展历程和环境治理过程,这也是整个日本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环境治理历史的缩影。总体来看,日本工业发展及环境治理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恢复阶段。三重县四日市在第二次世界战时期是日本海军的重要燃料基地,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之后踏上重建之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四日市重点发展化工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日本也一举跃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阶段是环境问题突显阶段。从60年代起,由于日本在发展前期忽略了环境保护和治理,导致出现“痛痛病”、“水俣病”等环境污染造成的怪病,并且逐渐大面积扩散,呈井喷式爆发。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给日本民众带来巨大灾难。第三阶段是环境治理阶段。70年代起,在全社会的强烈要求和共同呼吁下,政府开始正视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从公共医疗求助、环保法律体系、环境治理措施等方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治理,成效明显,现在的四日市水绿天蓝,环境优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彻底改善。
三重县四日市与株洲市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以工业作为城市起步发展的基础,发展过程中都曾忽略或者弱化环境保护问题。四日市的发展实践对株洲未来发展有较强的借鉴参考意义,其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必须促使两者协调统一、健康可持续。
(二)学习了日本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通过走访中部电力株式会社碧南火力发电厂、日本合成橡胶(JSR)株洲会社等多家环境治理突出的企业,和三重县环境保健研究所、名古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与四日市大学教授、ICETT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们认为,四日市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法律体系完整。1958年,日本制定了“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物控制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气污染的“烟尘规则”;1967年,通过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1970年,日本内阁成立了专门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机构,并且先后通过了14项环境保护法案,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较为完善。二是政府强力推动。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开环境监测、企业污染排放检测结果,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体系,并且切实按照法律规定关停、整改污染排放不合格企业。三是企业勇于担当。经过长期的引导和培养,日本企业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技术改造和整改,确保环境污染排放合格、达标。四是民众自发参与。日本民众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能自觉、主动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提高垃圾回收处理效益;自发行使监督管理权利,自觉抵制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产品,形成市场倒逼机制。
(三)搭建了中日国际技术转移互联对接通道
本次出访,有力地促进株洲市与四日市的交流访问,促进了两市在诸多方面达成合作共识。一是推动市技术转移中心与ICETT达成合作共识。在日期间,我们积极与日本国际环境技术转移中心(ICETT)沟通探讨,最终促成了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与ICETT达成了合作共识,拟订了合作备忘录。二是建立株洲与四日市的国际环境技术对接渠道。经初步协商,市技术转移中心将与ICETT联合建立株洲与日本环境技术对接平台,为今后我市企业与日本企业互动交流,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借鉴日本先进环保理念和管理经验提供有效渠道。三是打下国际先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引进基础。通过与ICETT的多次交流,我们取得了日本部分环保治理技术领先的企业资料,建立了环境技术数据库,为下一步推进我市企业引进日本先进环境治理技术提供了基础。
(四)促进株洲院校与日本高水平院校的学术交流
在日期间,我市湖南工业大学相关学术人员与日本名古屋大学环境研究学者开展了友好交流,双方分别对各自研究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当前国际环保保护与治理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取得成效、涉及领域等进行了探讨。
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其前身为1871年设立的名古屋县临时医院与临时医学校,后升级为医学专科学校、医科大学。1947年,正式更名为“名古屋大学”。2004年4月,其成立为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截到2014年,名古屋大学已经诞生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位沃尔夫奖得主,其中包括4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2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日本学术界成绩斐然。
此次交流活动为我市加强环境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利用科技改造环境,治理环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环境保护首要在管理
通过交流学习,我们深切的认知到,对于我们来说,做好环境管理对引入新的环境治理技术更为迫切。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同工业企业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专业管理一样,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形成过程,又是物质的消耗过程,一部分原料经过劳动转化为产品,一部分原料变成污染物排入环境。原料转化为产品的量多,污染物排放的量就少;反之污染物排放的量就多。因此,提高原料或资源利用率以控制环境污染,是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首先我们要强化企业的环境共识,训练提升内部人员素质及能力,让每个人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与环境的影响,最好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中,使每个人都了解企业的环境政策与个人工作的关系,以及遵循的重要性,并具有执行运作能力。藉由落实工业减废的推动,让企业及全员共同认识到减废等于减费的直接利益。运用环境管理系统制订环境政策并落实持续改善,提升企业形象与产品竞争力;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改善生产工艺和产品,更能掌握绿色商机。其次我们应敦促企业建立自发性的环境管理机制,企业自发建立环境管理系统,经由第三方验证,最后通过持续的外部与内部稽查,引导系统持续正常运行。
(二)环境保护根本在法治
完善环保立法,注重规则支撑。虽然我国已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大批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我们需要更加细化的的法律法规。加之,现有环保法律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对于环保违法处罚过轻,达不到惩诫违法的效果;二是处理环保问题的思路不科学、不严谨,“重处罚、轻治理”和“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是两大突出表现。
严格规范执法,注重实际效果。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相关主管部门是第一责任人。不能让环保法律在执行中打折扣。我们要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把环境保护让位于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把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放在对立面。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尝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苦果,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只有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环保执法部门才可以直起腰杆,秉承对法律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挥起法律的大棒,为科学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政府应该建立环境信誉制度,通过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的污染情况,让企业时刻处于全民舆论监督下。
(三)环境保护重点在全民参与
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不竭动力,加快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营造良好氛围;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实践者,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享有者。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生态道德成为社会公德,让生态文化成为大众主流文化,让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让全民自觉抵制环境保护不到位企业的产品,从而督促企业加强环境保护。
(四)环境保护关键在提高环境产业转移效率
我国环保产业由于起步较晚,走的是一条“引进+改进”的技术路线。这一方面大大缩短了产业技术试错期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其陷入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机制的积累和建设不足的窘境。环境改善目标考核的终极诉求下,产业核心要素的相对层级正在发生快速的更迭。
资本正在迅速向技术靠拢,技术也将使竞争的复杂度逐渐降低,“资本+技术”替代“资本+关系”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对于环境产业来说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技术多停留在实验室或者小规模中试的阶段,并没有一个有效而便捷的产业转移机制。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参与,以期提高转移效率。开展能力建设以支持对技术需求的评估工作、制订技术实施计划、检索有关技术评估资料、发展有效扶持环境并实施技术转让机制;开展能力建设以增强网络,使网络的各类组织为技术转让做出贡献;开展能力建设以增强诸如管制、法律和金融机构之类的公共机构,使之有效地管理和协调支持转让的进程。
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
201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