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
sinoip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执行总结

时间:2015-05-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执行总结

2014921-30

经科技部审批,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亚洲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资助,环发所师生一行10人于2014921-30日赴日本鸟取大学、大阪府立环境农林水产综合研究所等日本科研机构,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讲座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代表团深入了解了日本可持续农业科研进展、农业人才培养和自然生态保护等相关情况,亲身感受了日本社会人文风貌,拓展了学术视野,进一步加强了同鸟取大学等日本科研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项目执行内容

鸟取大学作为本项目的日方接收单位,为此次项目的顺利执行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和热情周到的接待,代表团成员听取了藤山英保副校长等知名专家的学术讲座,参观了鸟取大学干旱地研究中心和大阪府立农林水产综合研究所等日本科研机构,并实地考察了鸟取沙丘、蒜山农业研究林、大山牧场,了解日本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日本鸟取大学参观

鸟取大学成立于1920年,目前拥有地域学系、医学系、工学系和农学系等院系,其中农学系在日本国内享有盛誉,并拥有日本国内唯一的干燥地研究中心和食用菌遗传种质资源研究中心。大学所在地鸟取市位于鸟取县东部,临近日本海,在日本海沿岸地区其农产品生产加工额居第4位。鸟取不仅盛产大米,还是梨、柿子等全国知名农产品的产地,其中二十世纪梨为当地特产。

在鸟取大学访问期间,藤山英保副校长做题为“土壤盐渍化研究及利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日本在改造盐渍化土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并介绍了日本农业环境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及研究的重点议题。

 听取藤山英保教授讲座
参观鸟取大学试验设施

代表团成员实地参观了鸟取大学干旱地研究中心。该中心围绕沙漠化问题以及维持干旱地区的自然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接收来自海外的研究者和留学生,具有浓厚的国际化研究氛围。鸟取大学干旱地研究中心科研设施先进,设有能够模拟各种气候类型的人工气候模拟舱,专门用于研究沙粒运动的电子风洞装置、水分与可溶物运动监测装置、全天候干旱地区土壤侵蚀动态三维分析系统、渗漏测定计、干旱区植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分析系统等先进的监测装置和配套系统。

 

干旱地研究中心试验场地

干旱地研究中心种植固沙耐旱植物

人工气候箱外机

人工气候箱内舱外部

 

风洞装置

干旱地区土壤侵蚀动态三维分析系统 

 代表团参观了食用菌遗传种质资源研究中心,了解了食用菌样本的收集、分类、鉴定、菌株孢子的制备、菌株的保存以及菌类组织细胞的分析、培养和应用等相关情况。

 

  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学习菌种资源保护和利用

2、鸟取沙丘

鸟取沙丘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海岸沙丘,东西长约16km,西北宽约2km,砂丘上有深达40m的凹地、也有高达50m的丘陵。鸟取沙丘是日本仅有的沙漠地貌,有着珍贵的科研价值。代表团成员实地考察了鸟取沙丘的旅游资源化利用、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

鸟取沙丘目前临近日本海一侧已经于1955年被指定为“天然纪念物”,每年大概有130万的游客数量。2012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沙雕美术馆,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游客。鸟取县政府为了保护鸟取沙丘的天然沙丘地貌,会定期发动市民进行沙丘除草运动。

日本的沙丘治理开发利用大致可分为固定流沙和沙地农业利用两个阶段。沙地农业利用的商业化开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一种经济作物“薤白”(又名藠头和作剃头等)为例,该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在鸟取有很长的种植历史,薤白的适应能力强,在缺水干燥的沙丘上仍然可以生长。薤白最初被人们种植在沙丘中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多是以自给自足的形式生产。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良,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薤白种植的范围被扩大,薤白生产逐渐商品化,现在的“沙丘薤白”已成为鸟取名产,销往日本各地。

 

鸟取沙漠全景(前面是日本海)

 

鸟取沙丘绿洲(沙丘内部积水的地方,雨季时沙漠中显现出一片绿洲)

3、蒜山演习林现场参观

在日本鸟取大学农学部佐野教授的带领下,代表团参观了日本中部地区最高的山“大山”的生态保护现状。通过大山自然历史馆的参观,了解了日本大山的植被情况、动物种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原生林和二次林的演替情况,并登上森林生态系统观测塔,学习森林观测试验。该观测塔位于蒜山演习林深处,高约30米,敞开式钢架结构,高度为林木分冠层高度的1.5~2倍,顶部装有避雷针,搭载有自动化传感器,能监测温度、湿度、风速、辐射、光的分布影响,尤其是对垂直方向的水汽通量、热通量等均能观测或监测,能为森林碳汇的监测和评价做好数据和技术储备。

 

森林生态系统观测塔

森林生态系统观测塔顶部及试验装置

 

佐野教授介绍日本森林覆盖率及原生林、二次林演替等,并和我们讨论中日森林保护等 

学生新银研究生为我们讲述森林生态系管理学研究室的研究情况

 

4、大山牧场参观

日本畜牧业饲养的主要畜禽有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和生猪。日本在20年前已认识到大型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将畜禽养殖业污染称之为“畜产公害”,严格限制大型养殖场的建设。日本的畜牧业由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带动了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节假日想到充满泥土气息的绿色大自然中去休闲,同时也让日本国民充分了解和体验畜牧业,日本政府要求把农村的牧场与园林、山水组成一个个综合的休闲娱乐场所,各地牧场公园盛行。我们参观的就是一个牧场公园大山牧场,别称牛奶之乡。

该牧场虽然面积不大,但里面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牧场内还设有畜禽产品加工区、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娱乐休闲区等,牧场以其奶牛饲养、自产牛奶、生产奶酪、制作牛肉,以及秀丽的牧场风光来吸引日本乃至世界各地游客到牧场参观,使人们享受公园式的牧场生活,在牧场内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领略自然,体验牧场生活的丰富多彩。牧场内提供各种免费或收费的活动项目,游人可以在牧场内饲喂动物、挤牛奶、制作奶酪等,这些活动项目不仅给人们带来喜悦、欢乐,感到有趣好玩,同时让人们在娱乐中增加了对畜牧业的了解,培养了对畜牧业生产的兴趣。

大山放牧场简介

机械打捆牧草

大山牧场公园全景

大山牧场公园入口处

5、大阪府立环境农林水产综合研究所访问

大阪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常年较为温暖,与我们东南沿海类似,是西日本最大都市和经济中心,大阪室内大部分土地均为工商业用地,农业规模极小。大阪市的主要农场品是蔬菜,自然资源较为匮乏。根据服务大阪农业生产的需要,大阪府立环境农林水产综合研究所下设四个大的研究方向,分别为农业食品安全、环境快速监测、大阪湾环境保护及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农业食品安全细分为如下领域:病虫害的观测和农药技术的研发、去农药化和化肥化技术研发(少施农药和化肥)、农产品中残留农药的分析、农产品和食品品质评价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其中和农业相关的还有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农业资源化利用、废水处理技术、除臭技术和畜禽饲养试验等

二、收获与体会

我们为科技部所提供的本次机会表示感谢。为期十天的日本之行,通过和日本科学家和年轻人的友好交流,增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代表团成员亲身感受了日本的科研氛围和社会文化,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

1、 开放严谨的科研文化

通过参观日本科研机构并和科研人员交流互动,代表团亲身感受日本的科研氛围。首先,日本研究人员的严谨治学态度使人心生敬佩。这种严谨体现在他们对试验的布置、对数据的分析、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等各个科研环节,也体现在科研人员对科研问题的潜心专研。为了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他们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往往持续数十年甚至几十年,从而能够积累有价值的数据,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其次,是日本科研开放的氛围。日本对科研数据和仪器设备的分享程度很高,从而减少了很多重复性工作,并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极大地节约了科技资源。同时,日本科研机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频繁,能吸引到世界各国优秀的人才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形成了国际化的研究氛围。

2、 强烈的公众环保意识

 日本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日本特别重视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一是全社会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在大山考察期间,我们了解到大山的生态环境曾因日本备战一度遭到破坏,但是经过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植树造林等修复手段,重新使大山披上绿装,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从这个小小的案例,可以看出日本国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其次,日本重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日本先进的设施园艺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盐碱地利用和修复等技术值得我们引进和借鉴。

3、 较高的国民素养

    此次日本之行使代表团亲身体会了日本较高的国民素养,这些素养已经植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与人的日常交往,成为社会良好秩序的保障。例如,每天走在路上都有小学生、普通市民与我们亲切的问好;在公交上大家彼此谦让,小声交谈绝不会打扰到他人;乘坐扶梯时大家都靠右侧站好,留下另一侧的空间让给疾行的人;垃圾分类分时丢弃,公共场所没有垃圾箱使大家都将垃圾包好各自带回家分类处理;公共场所阅读书报时常可见,公民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4、 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

日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服务体系,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例如,孤寡老人在晚年时由政府委派义工统一照顾,无贫富差异同等对待;在社区设有公立的设施完善的托儿所、幼儿园,政府会进行补贴。同时,日本的市政公建基础设施完备,即使在农村也有污水、固废处理设施,为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健康提供了保障。